合肥市瑶海区基层委四支部会员朱媛媛反映:现如今,心理和精神健康教育问题在我省儿童青少年群体当中频发,患者越来越小龄化,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抑郁焦虑、网络成瘾、厌学、睡眠问题、边缘型人格障碍等各种问题。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很多学校在青少年心理和精神健康教育以及相关的机制体制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短板。如中小学校很少配有专业的心理和精神健康辅导咨询室;大多数教师注重学生文化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状态的前期评估机制没有有效形成等等。
为最大程度的为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状况保驾护航,建议:
1.强化资源整合,打造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教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从多方面入手,有效整合政法、卫健、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心理服务资源,分类施策,精准把脉,形成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
2.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心理健康评估筛选基础。在社区建立综合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配齐配全心理服务设施。与上级部门健康中心开展医联体合作,每月邀请上级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的精准诊治,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工作开展提供硬件支撑和专业支持。在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咨询师,建立完善的心理精神疾病预防机制,形成诊断、发现、干预、治疗、回访、闭环流程,实行全程动态管理。
3.坚持创新创造,完善预防筛查评估机制。加大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和精神健康的研究力度和投入力度,运用智能信息化手段开发预测模型,帮助筛查出高风险的孩子,以便提前干预,进行预防。定期筛查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风险、人员档案,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疏导、干预和治疗等服务。对已经发现患有严重的心理精神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季度开展一次服务,对其心理和精神状态进行充分评估,做好服药指导和心理疏导。教育部门应当协助家庭和相关部门做好心理服务,建立健全病情稳定患者复学机制。
4.注重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咨询评估专业化能力。加强心理和精神健康状况评估和治疗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广泛吸纳从事社会心理服务方面的优秀人才,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和精神健康服务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广泛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鼓励相关医务工作者、心理专业学生、社工和有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士、法律工作者等加入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志愿队伍,分层分类对卫生医疗职工、心理咨询师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服务能力,为儿童和青少年,特别是存在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重点人群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该社情民意被365bet平台_365名品汇推荐码多少_28365官方网省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