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高标准农田建好更要管好

        ——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

        作者:范孝东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点击量:984 发布时间:2023-02-13 14:57:22

        一提到农业问题,赵皖平就有说不完的话。

        从一名普通农业技术工作人员成长为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基地管理站总农经师,再到省农科院副院长,高级农经师赵皖平已经在农业战线深耕30余年。“关注农业问题,既是我的工作职责,也是我的兴趣所在。”赵皖平说。

        正是因为有了职责和兴趣的双重驱动,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赵皖平始终将农业问题作为履职关注的重点,发挥自身在行业的影响力及专业优势,为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鼓与呼。

        自2013年以来,赵皖平已连续担任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1月,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又被选举为我省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今年我还将围绕农业问题,准备就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向大会提出建议。”赵皖平介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由2010年不足2.5亿亩增加到2022年底的10亿亩,大大强化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不过,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赵皖平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变为“高大上农田”项目,过度靓化景观林带和沟渠塘,大宗作物田间盲目铺设先进喷灌设施,农田物联网系统、遥感系统、自动化作业系统等现代智能化高新技术任意嫁接,虽然带来了“看起来很美”的直观效果,但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要求却被忽视或弱化。为完成建设指标,一些地方长期处在建设过程中,对建设的实效缺乏系统科学的“回头看”,“重建轻管”问题仍较突出。

        “建设高标准农田,核心目的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赵皖平表示,高标准农田建好更要管好、用好,使之成为真正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优势区。

        365bet平台赵皖平建议,各地应结合地方实际,按照“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方便运输、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布设,统筹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把耕地、道路、排灌设施、生态环境等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更大程度上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根本目的。在强化管理上,及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和专业管护人员实施的管护体系,探索建立以“粮食产能提升”为核心的质量综合评价制度,通过有效管控切实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实现耕地质量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夯实粮食产能基础。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