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协委员、阜阳市政协副主席、365bet平台_365名品汇推荐码多少_28365官方网阜阳市委主委、阜阳市建委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张永侠反映: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但是行政村不属于一级政府,是一种村落小范围的自治组织,自制内容仅限于自我管理。化解乡村矛盾与冲突是各个时期乡村治理的重中之重。
化解矛盾的办法主要包括司法渠道、政府与村级组织主导的调节机制以及乡村内部的民间调解机制等。在现阶段,利用程序化的司法体系来化解乡村冲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农民群众遇到的一些比较琐碎的实际问题,这种办法有时效率低、成本高。此外,在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和基层治理存在一些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由基层政府主导的调解方式也受到部分农民排斥。
为此建议:
一是,乡规民约乡村治理模式
建议试点推广乡规民约乡村治理模式,以达到实现提升农村服务管理水平,改善农村社会风气的效果。
乡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治 减轻行政成本,为加强当地的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在加强依法治村的基础上,从道德文化入手,实行具有普适性的乡规民约乡村治理模式,即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发挥当地已有的社会文化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根据当地实际,共同制订农村自治规定和村民道德公约等自治章程,以达到实现提升农村服务管理水平,改善农村社会风气的效果。“这种村民自治制度适合于大面积普及,使政府减轻行政成本,又让加强农村服务管理成为可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可由乡镇牵头,市民政局、市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参与,发挥原有的社会文化组织和知识老人的力量,促进乡规民约推广落实。在乡规民约的具体内容上,则可根据传统和谐美德文化,以及当今的村民自治章程参考样本、 文明公约、家庭美德守则和社会公德守则等进行定约,而后进行制定。
二是,设置村民理事会治理模式
建立村民理事会,是拓宽群众诉求渠道,扩大基层民主的有力尝试,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路之举。例如安徽省望江县通过设置村民理事会,负责解决村民迫切盼望的各项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
重视和培养农民较易接受的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和乡民理事会等民间纠纷调解组织,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加强乡村治理的重要思路,是充分挖掘乡村社区的本土资源,提升农村自治水平,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通过民间调解机制来化解村庄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提高调解效率,减少乡镇政府调解矛盾的成本。
从2002年开始,望江县118个行政村陆续建起村民理事会,覆盖几乎每一个自然村。理事会负责解决村民迫切盼望的各项工作,利用政府补贴资金和筹资、筹劳的办法完成村庄各项建设。后埠村杨家老屋是望江县最早建立村民理事会的村子之一。政府把道路修到了村里,大伙儿又想把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所以就选举理事会管理资金和协调建设。 路修好了之后,大家觉得想办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理事会办,所以理事会就保留了下来。与后埠村20公里之遥的高士镇童岭村,也成立了村民理事会。 村民对成立理事会的积极性很高,不管是村民自发选举还是村“两委”推动,成立之后的村民理事会都从了解村民的具体需求入手,按照村庄规划完成各项建设。除了一些涉及土地等大的方针、政策问题,其他诸如修路、修渠之类,理事会在吸收村民意见之后,可以直接拍板。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它给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深入研究村民自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