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蚌埠市纠风办主任、监察局副局长、365bet平台_365名品汇推荐码多少_28365官方网蚌埠市委主委徐伟红,365bet平台_365名品汇推荐码多少_28365官方网蚌埠市委办公室主任邵体平反映:“十五”以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与技术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在全国同行业中的规模排位已升至第12位。已形成信息家电、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雷达装备制造等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和软件、汽车电子、微电子等自主创新突出的新兴领域;拥有铜陵电子材料、芜湖汽车电子2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滁州、铜陵、芜湖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导产品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行业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不强,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明显,产业集聚效应难以显现;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未能有效形成,市场网络和物流建设滞后;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
未来几年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制定了振兴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宏观政策措施,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性结构调整日益明显,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已经显现;区域交流协作密切,将为我省产业发展的区域协作与产业分工搭建良好平台。我省合肥、蚌埠、芜湖、铜陵等城市具备一定基础和实力。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59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各类科研机构275个,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7个,博士授权点171个,2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合肥还聚集着以电子科技集团第38、43、16研究所、合肥京东方、四创电子、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实力强劲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和产品生产型企业。蚌埠拥有41所、40所、中国兵器工业第214所、中建材玻璃设计院等4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厚膜电路设计、微米级微机电研制、超薄硼硅玻璃基板生产等核心技术实力国内领先。2011年,玻璃设计院综合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华益导电膜、晟光科技等骨干企业茁壮成长,截至2011年底共有40户产值超亿元电子信息企业。
为全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我省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搭建优质服务平台,强化组织保障,突出项目带动。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各级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合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各经济实体要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扶持力度,切实履行规划实施责任,因地制宜的细化规划要求,并在编制和实施年度计划时加以落实。市发改委、经委、科技局、创新办等部门要加强对计划实施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及时衔接和协调计划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发挥市场基础性配置作用,强化政策扶持。专项政策顺应首位产业理应体现首位支持的发展要求,在强化服务、保障用地、财税支持、金融支持、人才保障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例如:2011年,蚌埠用于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089亩,占市区供地比重超过1/4,有力的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3.注重特色发展,强化规划引领。未来几年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我省应根据形势及时微调政策,立足当前总量增加,着眼长远综合竞争能力增强,开拓电子信息特色及优势领域,及时修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指导推动全省错位发展、联动共进,强化优势领域、开拓新领域。
4.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积极开展重点产业领域的合作,在软件、元器件、计算机外部设备、光电子及器件和新型电源与电子材料产品等领域开展“互补合作”,建立产业共同体或产业联盟,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显示器件、数字消费产品等领域。开展“增强合作”,融入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链,完善合芜蚌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建立优势互补、错位合作的发展格局,提升区域优势。
5.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组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研发投入、组合创新要素和创新成果应用的能动作用,积极探索技术投资、入股、联合协作等。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企业股权多元化,选择部分电子信息企业开展期权激励试点,以期权作为对企业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的激励。管理层和技术骨干可按规定将期权获取现金或运用期权获取的现金来购买本企业的股权。改进和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考核评价体系,对从事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在按评审条件进行评审时,重点考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6.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资金,在软件和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加快建设全市性的公共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高研发水平提供服务。整合全省公共技术平台资源,鼓励建立共享联盟,提高服务水平。对企业使用平台进行开发实施补贴。
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技术创新利益,增强技术创新动力。强化企业的标准与专利意识,引导大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加快培育核心技术,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强化专利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在政府采购中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