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让百姓听得懂看明白

        点击量:6900 发布时间:2015-03-26 15:49:00

        原载自《人民政协报》2015-03-26期03版
         
         

            今年两会期间,从电视上听了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所做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就是亲切、易懂。

            近年来,不少地方开两会邀请普通公民旁听,为的是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拉近两会与百姓的距离,这是民主意识的体现。公民旁听的形式主要是现场听取大会各项报告。然而笔者发现,多数旁听公民对报告一知半解,因此有的公民满怀热情而来,小有失落而归。

            多年来,两会报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和风格。其好处是统一规范,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所熟知和习惯,缺点是有些内容过于专业。无论是人大报告、政协报告,还是政府报告、“两院”报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未必全懂,更不用说普通民众。以至于有的报告后面再附一本《名词解释》,更多的是通过媒体进行专门解读或“专家解读”。

            两会是国家和地方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发展最终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是代表社会各界、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两会报告讲的都是与百姓相关的事,应该要让百姓听得懂。

            从今年的两会报告可以看出,百姓听得懂的报告,首先要多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不用不接地气的高大上话语,慎用吸引人眼球的新潮词汇。其次要转换百姓视角,把百姓能够感受到的变化、百姓的迫切愿望、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报告的重点。这样百姓才感到亲切,才能叫百姓关心。

        (作者系安徽合肥市政协委员、合肥市365bet平台_365名品汇推荐码多少_28365官方网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